鮑魚屬於價昂的高級海鮮,由於肉質含有大量的麩胺酸及單寧酸,因此味道特別鮮美,深受國人喜愛,逢年過節時,更是供不應求,坊間甚至還出現以假亂真的加工品,或以其他水產生物冒充的贗品。今年過年期間,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檢驗台北迪化街年貨商品,發現部分業者標識的「鮑魚」,其實為「螺肉」(聯合報95.1.14)。同年1月21日,聯合報基隆地區記者張源銘先生,檢送取自大賣場的冷凍「智利鮮鮑」至本所鑑定,經查證為南美產的似鮑羅螺,一時間鮑魚與南美貝的區別成為大家討論的議題。本文主要整理上述兩者之生物特性,並提供鮑魚(Abalone)與 智利鮑魚 (Locos)的辨識方法,以供讀者參考。
智利鮑魚 (南美貝)的生物特性與產地
一般通稱 的「LOCOS」、「Chilean Abalone」的南美貝為智利及秘魯貝類的代表種,中文名為「似鮑羅螺」,學名 Concholepas Concholepas。本種外殼很厚,殼口外開,幾乎包被整個螺旋形的身體。螺塔扁平,但螺旋紋幾乎不存在,外觀上類似笠螺和鮑螺(圖 3)。以強壯的腹足將身體吸附在岩礁上,喜食藤壺,因此英文名為「 Barnacle rock shell」,又因肉厚質軟,且具口感,近似鮑魚肉,故有「智利鮮鮑」、「美洲鮑」等名稱。
鮑魚的生物特性與產地
一般通稱的「鮑魚」為鮑螺、海耳或鮑屬貝類的統稱,本科的殼扁平、耳殼狀。殼口大,螺旋紋明顯,殼表左側緣有1列小孔。無口蓋(圖1)。腹足大,且其周緣上方有觸手狀的突起圍繞(圖2)。右鰓比左鰓小,直腸通過心臟,為產業上重要的種類,已知有70 餘種。殼表有綠紅色、綠褐色、黑褐色等多種。殼內部具有真珠光澤。其廣泛分布於溫帶及熱帶海域。主要以美國加州至墨西哥沿岸、巴西、南非、日本、韓國、台灣、澳洲及紐西蘭等地,體型大小與種類也具地域性 (表1)。
表 1 鮑魚種類產地與體型大小
產 地 | 一般體型 (cm) | 種 類 |
美國加州至墨西哥沿岸 | 25 | 白鮑螺 (Haliotis sorenseni) |
15 | 黑鮑螺 (Haliotis cracherodii) | |
15 | 桃紅鮑螺 (Haliotis corrugata) | |
30 | 紅鮑螺 (Haliotis rufescens) | |
20 | 孔雀鮑螺 (Haliotis fulgens) | |
12 | 北國鮑螺 (Haliotis walallensis) | |
10 | 堪察加鮑螺 (Haliotis kamtschatkana) | |
13 | 螺紋鮑螺 (Haliotis assmilis) | |
南非 | 17 | 南非鮑螺 (Haliotis midae) |
巴西 | 2.5 | 巴西鮑螺 (Haliotis pourtalesii) |
澳洲 | 20 | 旋風鮑螺 (Haliotis conicopora) |
16 | 赤金鮑螺 (Haliotis ruber) | |
15 | 平滑鮑螺 (Haliotis laevigata) | |
7 | 旋梯鮑螺 (Haliotis scalaris) | |
10 | 塔斯馬尼亞鮑螺 (Haliotis emmae) | |
日本至韓國 | 20 | 大鮑螺 (Haliotis gigantea) |
15 | 盤鮑螺 (Haliotis discus) | |
台灣 | 8 | 九孔螺 (Haliotis diversicolor) |
7 | 瘤鮑螺 (Haliotis varia) | |
6 | 驢耳鮑螺 (Haliotis asinina) | |
6 | 優美鮑螺 (Haliotis venusta) | |
4 | 扁鮑螺 (Haliotis planata) | |
4 | 圓鮑螺 (Haliotis ovina) | |
1.2 | 侏儒鮑螺 (Haliotis jacnensis) |
資料取自 Abbott and Peter, 1982
鮑魚與智利鮑魚(南美貝)形態與習性的差異
1. 分類學地位的差異-鮑魚屬於鮑螺科, 似鮑羅螺屬於骨螺科 在海洋生物分類學上,鮑魚與似鮑羅螺皆屬於軟體動物門、腹足綱(Gastropoda)、前鰓亞綱(Prosobranchia)之種類,鮑魚與翁戎螺(Oleurotomariidae)、裂螺(Fissurellidae)、笠 螺(Patellidae)、青螺(Acmaeidae)、鐘螺(Teochidae)、蠑螺(Turbinidae)同為原始腹足目(Archaeogastropoda),而似鮑羅螺則與峨螺(Buccinidae)、麥螺(Columbellidae)、旋螺(Fasciolariidae)、楊桃螺(Harpidae)、渦 螺(Volutidae)、竽螺 (Conidae)等屬於新腹足目(Neogastropoda)。
原始腹足目之種類具有外殼,但缺乏吻或水管,神經系統集中但不顯著,厴(口蓋)有或無(鮑螺科無厴),齒舌較寬,呈扇舌型。身體結構與器官較原始,眼構造簡單形成泡狀,有2個或1個雙櫛狀鰓,心耳及腎臟2個。
新腹足目之種類也具外殼,但口吻和水管溝發達,外套膜部分捲成水管,神經系統集中,厴有或無(骨螺科具有厴),齒舌狹窄。僅1個單櫛狀鰓,1心耳及1個腎。
2.貝殼外形特徵之差異-鮑螺外殼左緣有 一列小孔,無口蓋;似鮑羅螺外殼無小孔,但具口蓋 鮑螺科為單枚貝,右旋螺形,殼質堅硬。貝殼卵圓形或耳狀,殼很低,螺旋部退化,螺層少。體螺層及殼口大,殼表左緣有一列小孔,開孔數因種而異,鮑螺約有6-9個, 而九孔螺約8-11個。殼面具細緻的螺肋,生長線層次分明。殼內具真珠光澤。無厴。
南美產的似鮑羅螺, 屬於骨螺科(Muricidae)。其貝殼厚實,長卵形,殼口外 開。螺塔扁平,幾乎不存在。殼面有許多細密的螺肋,部分螺肋上具有短的角狀突起, 無開孔。假臍。厴角質 (圖 3)。
3.去殼後軟體部分之差異-鮑螺足部邊緣 上有觸角狀之突起圍繞;似鮑羅螺足部邊緣無觸手狀的突起 腹足動物的身體可分為頭、足、內臟囊及外套膜4部分。頭部發達,具有1-2對觸手,觸手頂端有眼,大部分的種類體外具有一發達的貝殼,頭足內臟囊均可縮入殼內。鮑螺去殼後之足部扁平寬闊,肌肉質,前端足部邊緣上有觸手狀之突起圍繞,右鰓比左鰓小,右收縮肌大於左收縮肌。一般的 樣品大多具有頭部觸手、口器、明顯的右收縮肌及足周邊觸手狀的突起(圖2)。生鮮的似鮑羅螺僅存扁平的足部,內唇無褶襞肌肉質且足部邊緣無觸手狀之突起圍繞(圖4)。
4.生態與食性-鮑螺以藻類為食;似鮑羅 螺以藤壺為食 鮑螺主要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 20 m 的岩礁上,喜生長於水流稍急且海藻較多的岩礁帶。夜間活動,以藻類為食,凡褐藻、紅 藻、綠藻皆為攝食的對象,且藻種會影響殼表的顏色。
似鮑羅螺則為肉食性,以藤壺為食,產於南美洲。在智利目前為禁捕種,僅於上、 下半年各開放1-2個月,有限度的採捕;而秘魯則無限制,但秘魯產的個體較智利產者小。
結 論
Locos為智利產的Concholepas Concholepas貝類的地方名,部分進出口商也 將其援用成商品名,在台灣則有「智利鮮鮑」、「美洲鮑」等多種名稱,為了避免此貝 與鮑魚混淆,筆者建議以「南美貝 (LOCOS)」稱之。
近十年來,南美貝的平均年進口量為927公噸,但變動幅度相當大,而鮑魚的平均年進口量為836公噸,且有漸減趨勢,前者(南美貝)進口國以智利及秘魯為主,後者(鮑魚)以澳洲及墨西哥為主;鮑魚的單價為南美貝的2.1-3.7倍,兩者在市場上具有替代性。
由於南美產的似鮑羅螺外觀很像鮑魚,肉厚(長 8 cm 的貝肉,其厚度達 3 cm),且肉質軟,具口感,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「智利鮑魚」。但兩者在分類上有所差異,可由外殼之外形特徵,口蓋(厴)之有無,去殼後足 部邊緣上有觸手狀之突起及收縮肌之有無區分(表 2)。
表 2 智利鮑魚(南美貝)與鮑螺(鮑魚)之辨識
特 性 |
智利鮑魚 |
鮑 螺 |
神經系統 |
較分散 |
集中 |
齒 舌 |
較寬,有緣齒 |
狹窄,無緣齒 |
肌 痕 |
無 |
有 |
外 套 膜 |
腹足周圍沒有角,內唇無褶襞。 |
花紋狀, 具觸角。 |
外 殼 |
無螺層。笠狀。殼上無呼水孔,廢水由水管溝排出。 |
螺層少,體螺層大。殼之左側有一列突起與小孔。 |
口蓋 (厴) |
有。腹足面平滑。。 |
無。腹足面粗糙。 |